泸州皇家酒业新闻中心

行业新闻

    传承泸酒文化 提升酒城品牌 泸州“给力”国际化酒城

  • 作者:皇家酒业来源:www.9999hj.cn发布时间:2017-06-07浏览量:305

日前,四川省泸州市从文化、文物、文联、城建规划、商务、旅游、泸州老窖、郎酒等11大部门和企业抽调专家及专业工作人员,组成“泸酒文化”调研机构,深入全市各酒类企业、全国各大酒业销售市场深入开展“泸酒文化”调研,计划用3个月时间掌握详实调研资料,拿出可操作措施后,再集中召开工作研究会,出台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,从泸州酒文化入口,将泸州向国际化酒业大都推进建设。《华夏酒报》记者也受邀成为泸州市酒文化11大研究员之一,与上述部门人员参与一体调研工作,提出调研意见。


缺失的泸酒文化


从2005年开始,泸州市将酒业作为第一产业实行“重点突破”,取得5年6级跳的快速发展,经济社会局面从过去四川省边缘化转变为川南龙头城市、全国70大中城市之一、拉动西部纵深开发的“桥头堡”、链接东盟合作的全国内河28大港口城市之一。

2010年,泸州酒业产销量更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名,成为了“中国白酒金三角腹心基地”。面对如此佳绩,泸州清晰地意识到,泸州酒业虽然销量位居全国第一,但效益并不高,远远没有实现泸酒应有价值。

泸州酒文化研究员发现,白酒是文化的产物,但是单纯的文化本身并不能独立支撑品牌,因为文化实际上是白酒的共性。通过共性来打造品牌,除需要巨大的投入外,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,这不是普通的企业可以承受的。泸州作为中国酒业浓香型白酒发源地,拥有“浓香鼻祖”、“酱香典范”两大名酒,早在明清时期,就形成了“酒窖比水井多”的盛况。

根据白酒营销特点,需要按“一山一窖、一窖一味”推进酒文化建设。但就目前现状看,泸州除泸州老窖、郎酒两大龙头企业外,其他酒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,短视行为严重,以“草根经济”状态投放市场,品牌建设、市场定位不准确,缺乏有效的特色艺术表现手法,在企业宣传、产品营销中几乎没列入多少文化宣传费用,致使在营销中,酒文化只停留在“文化口号”状态,没有将消费概念与消费者诉求形成直接的对接,依然处在产品销售的初级阶段。无法真正靠品牌感染,说服消费者,无法实现品牌壮大。

不少中小企业热衷于散酒销售,全国许多省份都在用泸酒,而泸酒在为别人做嫁衣,获取的只是低额利润,品牌酒销售始终是泸酒软肋。

为减少泸酒资源浪费,泸州决定主动承担起民族品牌责任,着力推进泸州国际化酒业大都建设,突出泸酒文化的三大支柱,随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,全面推进泸酒走向国内国际销售。

泸州原酒

泸酒文化的三大支柱


通过近一段时间深入泸州各大酒业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采访,召集作协、影视、曲艺、书法、美术、戏剧等10大协会专家、艺术家召开酒文化调研会发现,泸酒作为“中国创造”的民族品牌,具有三大文化支柱价值体系。


地域的文化价值


在中国名酒中,泸州老窖是全国以城市名注册的商标,泸酒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。“酒城”泸州的题名,既形象生动,又内涵深刻,已经贯誉古今中外,成为全国认可的城市名片。以世界上“纽约、巴黎”等享誉全球的城市综合体范例大手笔,将泸州组建成国际化酒都城市的综合体,具备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内涵、形象气质的城市,具有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世界五大文明之一传承历史的图像载体,也是“无酒不成席”的传统礼仪、消费者酒饮用享受的精神需求具象。

在全国各地,酒业生产已经走向集群化、现代化、机械化条件下,泸酒“江枫渔火” “城下人家水上城、酒楼江处一江明”的古风貌,是全国迄今为止一座保留“前厂后店酒肆”古街风貌的城根文化。城市古文化建筑从泸州瓦窑坝到三星街,再到小市沿长江一带,拥有“古代码头”、“过江楼”、“杜甫、扬升庵诗词”、“蒋兆和故居”、 “余公桥”、 “牛王庙”、 “袍哥会馆”、 “余竟成纪念馆”、“清真寺”等古文化建筑,是泸酒始于秦汉,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的历史见证,一旦修缮再现,必将引起全世界震惊。


窖池的文化价值


泸州是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,浓香鼻祖,早在明清时期,酒窖就比水井多。迄今,仅泸州老窖就拥有10084口古窖,其中百年以上老作坊36座,百年以上老窖1619口。不仅为国家权威部门批准认可,而且酒窖的数量多,可谓世界之Z。从泸州市的四县三区分布情况看,泸县为散酒生产基地;龙马潭、江阳区、纳溪区为品牌酒集中地区;古蔺为酱香典范生产区;合江以夜郎古道符阳关、大唐荔枝文化承载中国酒文化;叙永是汉满苗蒙各少数民族集结地区,川滇黔交汇地,都再现了中国灿烂的古酒文化。

泸州率先向全国披露白酒历史文化后,就引起了全国各大酒种文化跟风酒的历史文化,迄今已形成酒文化生态圈。但如果真正走进这些酒品产地,就会发现这些多数为“历史伪文化”。走进泸州的一座座百年老作坊,泸酒的甜、绵、净、爽、幽等各种风味,随酒甄牛尾出酒流量大小、速度、酒花大小、破碎速度就可以分段摘取出来。泸州上万口“活着”的古酒窖,给予“甜、绵、净、爽、幽”等各种风味准确的文化含义,就以“真正的好酒、名酒不是勾兑出来的,是从酒窖中直接酿造、蒸馏出来的”说服力,冲击了酒文化的虚华。

泸州原酒

产地的文化价值


水是酒的血液,水质的好坏决定着酒体的品质;曲是酒的骨头,曲的优劣支撑着酒体的丰满;酿酒用粮可以看做是酒的“肉体”,粮食的等级决定着酒体的好坏。泸州作为世界上“可以品味的438年中国白酒历史”,以“中国创造”的自主知识产权、民族文化瑰宝走向世界,拥有冲击国际市场的“绿色和有机”的优势条件。

泸州位于生态屏障长江上游,长江、沱江在此交汇。长江穿越中国西部156万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,汇聚优质水源,浩浩汤汤的江水向泸州奔涌而来,在泸州境内汇聚成18条纵横交错的河流,成就了泸州酿酒用水的优质水源。

另外,泸州市的紫色土壤,与沙页泥互层相间,组成胶质丰富、结构合理、质地极佳、粘性极强的优质黄泥土,泉水经优质土壤过滤后,井水富含有机锶、钾、钡、磷等丰富的营养物质,水质清洌甘爽。随着泸州晋升为“国家卫生城市建设、森林城市、花园城市、四川省生态模范城”,水源在优质的生态环境下获得更为优质的保护,井水品质得以进一步提升。

另外,泸州当地种植的“软质小麦”和“糯米小红粮”,成就了泸州老窖、郎酒的典型风范。泸州全过程实施“土地检测调研—基地选择—体系建立—体系运作—体系认证”等,上报由“中国质量认证中心”颁证建立成永久性保护基地规范种植有机红粮,以艺术手法表现泸州沿袭传统农业,以“利用酿酒副产物加工饲料—饲料养殖畜禽—畜禽生产农家肥—农家肥种植有机原粮”,构建绿色、有机生态产业链,从源头保持有机生态饮品品质。

所有这些,在全国范围内都找不出第二座城市具备如此优势的酒文化价值体系。

泸酒文化的四大短板

作为“中国创造”的民族品牌,泸酒虽然具有三大文化支柱价值体系,但要促成泸州市真正成为国际化酒业大都,还必须快速补足四块短板。

第一块短板:

缺乏精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。

长期以来,泸酒一直未列入泸州市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,泸州市缺乏清晰明确的城市定位。有时主打“酒城”品牌,有时高举“历史文化名城”的旗帜,或是“旅游城”、“化工城”。

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酒文化传承,一直无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建议将泸州酒城建设及酒文化的发展研究,列入“十二五”及以后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成立酒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等专业化机构,专属负责。

泸州原酒

第二块短板:

酒文化传播乏力、滞后。

泸酒文化汇集了当地特有的地域文明与人文特征,融合了其独有的自然风貌,而所有这些的传播,无不需要全方位的传播方式,向外界展现泸酒文化的魅力,向世人介绍泸酒文化的历史积淀等。

所谓“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”,没有酒文化的传播,就无法表现泸酒的思想意识,形成泸酒的中国审美、中国品味、中国价值,推进泸州酒走向国际竞争的舞台。到目前为止,泸州老窖、郎酒在电视广告投放上可谓做足了文章,但却没有扎实认真地研究企业的特色文化。其他品牌及酒业企业缺乏与现代化传播方式的有效结合,宣传乏力甚至有的连广告都不做,缺乏自觉融入现代化传播大潮中的意识,必然造成企业理念的落后和发展的滞后。

第三块短板:

缺乏全民参与的酒文化节。

泸州市每年3月开办酒博会,但全民参与的酒文化节还没开展起来,建议组织“雨坛彩龙”、“泸县连枪”、“合江傩戏”、“纳溪滚板山歌”、“古蔺花灯”等具有泸州特色的音乐、舞蹈、戏曲进行展演;编写泸酒历史文化科普读本,进入幼儿园、中小学生课堂,普及市民、村民泸酒文化知识;组织全市高中毕业生在走上大学校门之前,外出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,进行一次泸州酒城文化旅游,让市民亲身体验泸酒文化,形成泸州人特有的气质、性格、精神和价值观念,以对家乡的深刻记忆对外宣传交流家乡酒文化;让外来游人感受到泸州市的特有气质、泸酒文化。

第四块短板:

清除与泸酒文化不协调的“文化垃圾”。

泸州是酒城,四县三区各有酒业生产重点。但是,走进泸州各街道,到处散落着一些走进全国各地城市都能见到的“文化垃圾”。

从其他地方“学”来、移植来的文化设置,与泸州酒城文化不协调;广告宣传如金甲虫、房地产、各种服装等广告充斥了全城,致使泸州酒城与全国其他城市没有特色化的差异区别,也见不到酒城的文化主题风貌。需要对其拆除,对泸州及四县三区城市予以整体规划,突出泸州城市酒文化氛围,营造酒城文化氛围和形象。将泸州400多家酒业企业予以主次排名,按主干道突出泸州老窖、郎酒,其他街道分布其他酒业企业,从街道冠名到大幅广告分布制作,从酒业历史文化到酒品风味,以文学艺术形式予以认真研究策划表现,从文化氛围到城市形象予以整体打造,建设成独具特色的泸州酒城文化城市。